陶行知(1892-1946),原名陶文浚,后改知行、行知,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人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、爱国主义战士,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。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曾任民盟中央常务委员。1946年,领导和组织建立民盟南京市支部临时筹备委员会,任主任委员。1946年因“劳累过度,健康过亏,刺激过深”突发脑溢血逝世。
陶行知自幼好学,少年有志。他6岁入家乡蒙童馆就读,15岁就读歙县崇一学堂,17岁进杭州广济医学堂,因该校歧视教外学生,愤而退学。1914年,陶行知以第一名毕业于金陵大学,后赴美留学。1917年回国后,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、教务主任,东南大学教育科和教育系主任,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,并担任《新教育》杂志主编。他反对“沿袭陈法,仪形他国”,对教育革新多有贡献。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,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,与朱经农合编《平民千字课》,奔走于冀、察、苏、浙、皖、赣、豫、鄂等省,推行平民教育。
1927年,陶行知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(后改名为晓庄学校),开展乡村教育运动,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“社会即学校”“教学做合一”等理论,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。1928年他指导创办了浙江湘湖师范。1929年,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。
1931年春,陶行知返抵上海,任《申报》总管理处顾问,对当时《申报》的革新起了很大的作用。1932年起,他先后创办了“山海工学团”“晨更工学团”“劳工幼儿团”,首创“小先生制”,成立“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”,开展“即知即传”普及教育运动。1934年,他创办了《生活教育》半月刊并任主编。7月,正式宣布自己的名字由“知行”改为“行知”。
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。1936年,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。7月,与沈钧儒、邹韬奋、章乃器联合发表《团结御侮宣言》,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。接着,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,他又担任国民外交使节,出访欧、美、亚、非28个国家和地区,出席“世界和平大会”“世界新教育会议”第七次年会、“世界青年大会”“世界反侵略大会”,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。
1938年8月,陶行知回国路过香港,倡导举办了“中华业余实习学校”,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。1939年7月,他在四川重庆附近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为难童创办育才学校,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。1945年,在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(即民盟一大)上,陶行知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。1946年1月,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,推行民主教育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陶行知于1946年4月回到上海,投入到反独裁、争和平的斗争。1946年5月,他接受民盟总部命令,从上海到南京,筹建民盟南京市支部临时筹备委员会。5月9日,在玄武湖上的一叶小舟中,陶行知与辛志超、叶笃义、罗子为、戴旭初等7人举行会议,决定成立南京市支部临时筹备委员会,陶行知任主任委员。
1946年7月,李公朴、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。陶行知是特务暗杀黑名单上的第三名。他一面做好“我等着第三枪”的牺牲准备,一面视死如归继续斗争,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。三个月内,他演讲百余次,并积极筹组“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”。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,“再接再厉,前赴后继,屡败屡战,以底于成”。终因“劳累过度,健康过亏,刺激过深”,1946年7月25日,陶行知患脑溢血逝世。他逝世后,毛泽东痛悼他为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”。周恩来向中共中央发出电报,指出:“十年来,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,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。”8月11日,陶行知的灵柩由全国53个人民团体公葬于南京晓庄劳山之麓。
来源: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